第236章赵高和李斯(4000字)

一名面白无须,雌雄莫辨,身穿宦官服侍的少年弓着腰小快步走过来。

他的态度谦恭而不谄媚,带着一丝书生气。若不是知道他的身份,见到他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秀气的公子。

“赵高,这事就交给你了。”秦王政的姿态很放松,显然对赵高很放心。

许多鱼的眸光微闪,阿政都不曾吩咐送给哪些大臣,是已有惯例,还是赵高深谙帝心?

“这便是赵高?蔡郎君的儿子如何了?”许多鱼笑眯眯叫住赵高。

赵高温柔笑道:“蔡小郎活泼可爱,聪明伶俐,如今正在跟着稷下学宫的李斯学习。”

许多鱼的小尾指微微蜷缩,李斯?赵高和李斯这么早就开始有交集了?要不要……

“蔡泽是多鱼的左膀右臂,你要好好照顾他的独子。至于李斯,寡人不会亏待他。”秦王政初登基,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,交情颇深的李斯正是好人选。

“喏!”赵高恭敬地回道。

“赵高跟李斯很熟?”许多鱼一边吃着年糕,一边漫不经心地问。

赵高面不改色:“同为大王效力,有过几面之缘。”

许多鱼上下打量赵高,突然冒出来一句:“河西之战那年,是你带我去别院的?”

赵高心里一凛,呼吸微窒:“回禀大人,是小人。”

许多鱼不再说话,慢悠悠地给年糕盖章,有阿政刻的字,也有自己画的日月星河。

见赵高退下,嬴政用食指轻点许多鱼的鼻尖,宠溺道:“调皮。”

瞧她把赵高吓的,估么着今晚赵高一夜难眠了。

许多鱼笑嘻嘻,心中却在左右为难。

历史上赵高和李斯是秦二世而亡的催化剂,是反派人物,但那都是在秦始皇死后才发生的事。

目前这个阶段,赵高是秦王政的贴身秘书,李斯是嬴政的左臂右膀。

自己若是非要处置他们,且不说会伤了同阿政的情分,更是打鼠忌器,担心影响阿政揽权,毕竟还有一个吕不韦和赵太后在旁虎视眈眈。

“恰好时间尚早,我们一同去稷下学宫。你也许多没见过荀子了,顺便看看李斯。”秦王政命人简装出行。

许多鱼暗叹,阿政这是为李斯说话呢,他希望自己去见见李斯。

罢了,先去看看。

秦王政还未正式登基,专用的出行马车还未制作好,他便随意挑了一辆最低调的。

前段时间灭族太多人,难免会有一两个漏网之鱼。

当低调的马车停留在稷下学宫门口,第一个上来迎接的是笑容迎面的李斯。

李斯:“拜见大王,拜见许郡尉。”

秦王政微微颔首,直接走进学宫。

许多鱼亦温和地同李斯打招呼:“许久不见。”

李斯深知许多鱼在秦王政心中的地位,自然是不敢怠慢,面上是受宠若惊之色:“承蒙大人挂念。”

三人坐到稷下学宫的会客区,等着出门访友的荀子归来。

李斯殷勤地为二人煮茶,他竟还记得许多鱼只爱喝清茶。

“韩非现在如何了?”一进学宫,秦王政就想起同李斯交好的韩非。

许多鱼:“整日忙忙碌碌,为大秦鞠躬尽瘁。”

李斯噗嗤笑出声,打趣道:“他不再惦记韩国了?”

“惦记呢。他打算在秦国灭韩之后,为韩国王室说几句好话。”

秦王政开心大笑:“看他如此识时务,届时允他多说几句。”

李斯装作苦恼模样:“万一他提出让韩国自治?”

许多鱼不着声色地瞥一眼李斯,他是了解韩非的。在韩非没到巴蜀前,韩非确实可能提出这个建议。

但韩非在道巴蜀之后,随着地位和爵位的提升,他的态度自然是发生了改变。

许多鱼:“韩非又不傻,韩国地处交通要道,曾经繁盛过,如何同边地相比?”

秦王政装作什么都没听到,全神贯注地喝着茶。

李斯没再争论什么,自己的目的既然已达到,何必再惹许多鱼不快?

夏日多蚊虫,李斯从案几上的一个小暗格里拿出几根艾条。

艾条被点燃后,一股股青烟冉冉上升,独特的艾草香气弥漫开来。那些恼人的蚊虫亦没了踪迹。

见许多鱼的视线在小暗格和艾条上扫过,李斯连忙解释:“这个案几是相里衷特意为荀子做的,颇有巧思。艾条是宫里医者所制,先王所赠。”

秦王政拿起竹简的手微顿,在关怀臣子,收买人心方面,自己确实想得没有先王周到。

很快,秦王政就被竹简吸引了全部心神。

许多鱼凑过去一看,竹简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一手大篆,真是漂亮。

其次,是竹简里的内容,言之有物,有理有据。

“这是何人所写?”许多鱼对竹简的主人产生了兴趣。放在荀子案几上的竹简,大概率是学宫里的学子。

啧啧,生源不一样,师资不一样,教出来的学生差距是有些大。

若是巴蜀郡的学宫,能教出这么一个学生,自己必定是要委以重任的。

秦王政满意地放下竹简,开口道:“是李斯。”

许多鱼惋惜,竟然是他啊。

每个帝王都有自己的用人方式,有的喜欢用人唯亲,有的喜欢重用忠心之人,有的则喜欢有才之士。

秦王政就属于最后一种,他宁可用有才能的野心家,也不愿意用忠心的庸才。

李斯就是这样一个明晃晃的,汲汲追求利益的无道德之辈!

秦王政最喜欢这样的人,只要自己能给他荣华富贵,他就是最忠心,最能干的弘股之臣!

“你的水平可以做客卿了。”秦王政轻声道。

李斯兴奋不已,秦王政能当众说这番话,就是在变相的承诺会给自己官职!这不正是自己远赴秦国的毕生追求吗?!

李斯起身,对秦王政躬身作揖,掷地有声:“小人愿为大王效力!”

许多鱼觉得自己身处历史长河中,改变历史,又在见证历史。

李斯不愧是秦王政的左右手,他整篇竹简都是在以秦朝一统六国为基础!

他提出了记载在历史书上的策略:书同文、车同轨,统一货币、度量衡。

李斯只是一个普通士人,曾经当过楚国最低等的小吏。他进步如此之大,可见在学宫里下了一番苦功夫的!

“书同文,这一事便交给你负责。”秦王政觉得李斯的字写得挺好的,便让他在大篆的基础上,进行统一。

以后秦国每攻占一国,就将标准推行到当地!

“多谢大王!臣定当竭尽全力!”李斯激动得浑身颤抖,自己终于要进入到咸阳政治中心了!

就在此时,一个人的声音就像一盆冷水,浇得自己透心凉。

许多鱼提议:“篆字在民间书写比较麻烦。我听闻,下杜有人名程邈,他一直在搜罗民间字体,欲化繁为简,化圆为方。阿政,你何不如把他召过来,专心于此事。若能成功,其字可用于民间。”①

许多鱼提出此事,是有一点点不想让李斯独占鳌头的小心思,更多的是为了让书同文少走弯路。

秦王政认同地点头:“多鱼考虑得周全。李斯,书同文,要正字形,正用字,正用语。此非一日之功,亦非一人所能为。你许是要花费多年时间在此事上,你可愿意?”

李斯勉强一笑,秦王政这是在点自己呢,既然一个人干不完,多一个程邈不算什么,并不会分薄自己的功绩。

“小人愿意!”李斯雀跃道,心里却不比最初的欣喜。

明眼人都能看出许多鱼对自己有意见,可是,为何?

明明两人交集甚少,而许多鱼不是那种无理取闹之人。莫非是韩非在许多鱼面前说了什么?

秦王政能愿意提点一句李斯,已是看在他提出统一文字,车轨,度量衡和货币十分有用的面子上。

历史上,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花了整整十年才作完这一切。

现在每打下一块土地,就慢慢推行一点统一策略,民众应该更容易接受一些。

至于统一度量衡,这是伟大的创举。

欧洲的统一度量衡工作开始得非常晚,直到1875年,法国邀请美国俄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签订《米制公约》,规定了米是南极到北极穿过巴黎经线的两千万分之一!

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操作,足足比西方早了2000年!

后世有人认为中国的理科发展是落后于西方的,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。

《卜辞》中记载,商代人们已经学会用一,二,三,四,五,刘六,期,八,九,十,百,千,万来记载十万内的任何数字。此外,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。

中国在商周时期有了四则运算,到春秋时期出现了正整数的“九九歌”,并且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计蜀,以空代表0。

作为文科生的许多鱼,对此没有更好的优化建议,便从自己管理巴蜀的实际经验出发:“推行度量衡的时候,可以先给一段过渡期。那就是规定换算比例。”

这可是许多鱼的经验之谈!

随着巴蜀汇聚八方来商,总有一些从六国第一次来巴蜀的行商,不知道巴蜀推行的度量衡和钱币制度。

为了方便这些外来行商进行交易,许多鱼就规定了换算比例。

待他们多往返几次,便会主动采用巴蜀的度量衡工具,这样更加方便便捷。

李斯惊诧地抬起头,原来统一度量衡之事,许多鱼竟然早就在巴蜀实施了?!

秦王政眼里是藏不住的欢喜:“多鱼,你快跟我说说,你是如何治理巴蜀的?”

许多鱼当然不会瞒着阿政,除了对商会一事一笔带过,其余的都详细讲了自己的初心,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,如何解决的,效果如何……

这一番话,不仅让秦王政收获颇丰,更是让李斯听得如痴如醉。

原来商人这么有用!

原来法律可以这样使用!

原来经济可以这样玩!

秦王政:“所以你是用刺激消费的办法,促进钱币的流通。”

许多鱼心有余悸:“这是后期的操作。在已经出现钱荒苗头的时候,我是利用商会去其余六国以物换钱币。用钱币购买货物,比以物易物便宜一成。他们自然是愿意的。”

秦王政若有所思地点头:“相当于你把风险转嫁给了六国。”

许多鱼谆谆善诱道:“对!阿政,你要引以为戒。我只是一个巴蜀郡,出了问题,我能从六国吸血。你日后气吞宇内,六国尽数是你国土,若是出了问题,我们只能不断往外扩展。”

李斯的表情也跟着严峻起来:“匈奴有牛羊战马,但亦缺少钱币。”

“对!所以,我们要做好防范!”许多鱼既骄傲又担心。

骄傲中华文明的先进,又担心想吸血,其他地方偏偏还没产血。

可恨自己上学时,没背下世界矿产分布图。

许多鱼的话为秦王政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。

钱荒对大秦是威胁,对其余六国不也是如此?

武力征服是征服,先用经济之策使敌人虚弱,不是更好吗?

就像长平之战,秦国对赵国使用离间计,让赵王换掉廉颇,任用赵括为将,最后赵国惨败。

“多鱼,你可真是别具心裁。”秦王政情不自禁地握住许多鱼的手。

李斯心服诚服:“大人文治武功双绝!小人三生有幸,能聆听您的教诲。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!”

许多鱼谦虚道:“过赞了,我这都是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教训。”

“纸上谈兵容易,身体践行难。多鱼,不必妄自菲薄。”秦王政是自信飞扬的性子。

他认为有功的人,就该受到天下赞誉,不必自谦。

三人的这一番密谈,直接谈到日落西山,秦王政不得不回宫,但荀子还没归来。

“荀子到底去找哪位好友了?”许多鱼好奇问道。

自从荀子提出来的守孝之策被先王驳回后,他就不爱往外跑,总在学宫里窝着。

李斯站在门口,踮起脚往门外张望,担忧不已:“夫子并未告诉我去哪。这么晚还未归来,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?”

这话一说,许多鱼也忍不住担忧起来。

①历史上程邈因得罪秦始皇,被幽禁于云阳。他看到狱官在木牌上用小篆写字比较麻烦,于是改良小篆。

因他是徒隶,改良的字在初期也是专供隶役应用,故而被成为隶书,也叫古隶。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Copyright © 2024 http://www.shiduw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